守护美丽大秦岭

发布时间:2020/4/28 18:15:05

——铁路服务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复兴号穿过秦岭山脉环绕的陕南汉中。本报特约通讯员 唐振江 摄
 
  ■本报记者 唐 茹
 
  巍峨大秦岭,西起甘肃,东至豫鄂,北望西安,南接川渝,绵延1600公里,绿水青山间,一条条铁路大动脉逶迤穿行。
 
  从古城西安坐上火车,可以经西康铁路翻过秦岭南北至柞水,可以经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穿越秦岭主峰到成都,也可以经郑西、西宝、宝兰高铁依傍秦岭西行,旅客们总会为窗外的壮丽风景所吸引。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铁路运营和建设中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动履行职责使命,服务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驻守站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
 
  4月的清晨,开往安康的K4629次列车从西安站启程,沿着西康铁路经临潼、灞桥,从秦岭北麓的长安区钻进群山,穿越18多公里长的秦岭隧道后,驶入位于秦岭南麓的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境内。旅客们透过车窗看到的最高的山,便是秦岭东段主峰牛背梁。
 
  牛背梁,海拔2802米,因峰顶形似牛背得名,横跨秦岭主脊,蕴藏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珍贵的物种遗传的基因库。
 
  “我们工作生活在秦岭的怀抱里,喝着山里的水,呼吸着山里的空气,吃着山里的黑木耳,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当好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靠山养山、靠山护山。”谈起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党员副工长蔡宏仍十分激动。
 
  从西康铁路建成至今,50岁的蔡宏一直在安康工务段柞水线路车间营镇线路一工区工作,和工友们守护着柞水至青岔间的44公里线路设备。
 
  蔡宏向记者介绍,离工区几公里远的地方,就是1982年建成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年西康铁路建成以来,铁路就十分重视保护秦岭环境,启动了西康“文明示范线”工程,建设花园式工区、农庄式菜园、公寓化宿舍,形成了优美的铁路站区家园。
 
  秦岭最美在陕西,秦岭最险也在陕西。因为险峻,秦岭成为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一道天然交通屏障。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建成通车的宝成铁路,在近半个世纪里,是千军万马穿越秦蜀间秦岭天堑的“独木桥”。直到新世纪后,首穿秦岭南北的西康铁路建成,让陕西挺起了南北“铁脊梁”,铁路从陕南安康打开了进入大西南的北大门。
 
  近20年来,蔡宏和驻守在铁路沿线的车务、工务、供电、电务等系统的职工们一起,在守护大动脉安全畅通的同时,绿化、美化工作生活环境。他们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在工区院落里种上果树,开辟了菜园、花园,让铁路站区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陕西境内,大部分铁路穿越秦巴山区,驻守在站区的铁路职工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用共同行动的意志和理念,珍视秦岭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为守卫秦岭生态“添砖加瓦”。
 
  经多方精心守护,如今,陕西秦岭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森林蓄积2.7亿立方米,有种子植物384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580余种”,成为我国顶级生态空间的核心。
 
  脱贫攻坚,扶持秦巴铁路沿线群众奔小康
 
  侧生于木、形似人耳、肉厚味美、营养丰富,连日来,来自秦岭深处的柞水黑木耳成了新“网红”,4月21日,2000万人关注网上直播带货,24吨柞水黑木耳被买光,助力秦巴腹地的村民脱贫致富。
 
  “铁路定点扶贫的汉中市勉县和商洛市一样,都在陕南,勉县在西安的西南方,商洛在西安的东南方,中间隔着安康市。黑木耳是陕南地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是铁路产业扶贫的重点农产品之一。”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
 
  去年,驻守勉县的铁路扶贫干部来到柞水农业示范园,参观木耳小镇产业项目,学习木耳培育技术。如今,勉县的黑木耳变成了金闪闪的致富“金耳朵”。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铁路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特别是驻守在秦巴山区的铁路扶贫干部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和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脱贫攻坚情况的讲话精神,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上想办法、出实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2月27日,勉县贫困发生率由16.9%降至0.78%,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铁路扶贫干部仍驻守在村里,和村民同劳动同生产,在守卫“中央水塔”生态的同时,开好站站停的秦岭“小慢车”,搭建站车农产品销售平台,开行至发达城市的复工专列,在铁路12306APP、“中铁快运网上商城”电商平台上延伸销售触角,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生态产业,截至目前,帮助勉县18801户51795名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
 
  “勉县脱贫了,但我们对当地群众还要‘扶上马送一程’,让秦巴山区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在漂草沟村的5个茶叶加工车间,铁路扶贫干部吴建奎认真核对茶叶订单,查看加工进度,琢磨新茶销售的新点子。
 
  目前,国铁集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新挑战,和中国铁路西安、郑州、兰州等局集团有限公司一起,重点落实常态化防控疫情中的脱贫攻坚措施,巩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成果,以强劲的扶贫力量支持秦巴山区群众奔小康。
 
  铁路建设,保护好秦岭的绿水青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
 
  4月25日,在重峦叠嶂的秦岭涝峪腹地,400多名旅客坐着G89次列车,沿着西成高铁“登”上秦岭主峰,穿越110公里长大密集隧道群后,进入美丽的“朱鹮之乡”洋县境内。巍然耸立的高铁高架桥下,便是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早在西成高铁设计时,铁路参建各方就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选线时避开了朱鹮栖息地的核心区,选择影响最小的实验区,并以高架桥的形式通过,下方设置宽大的桥洞,让鸟类和其他动物自由通过。
 
  “西成高铁在选线、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导,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自然保护措施,通过地下穿越、提高桥梁架设高度、设立鸟类防撞网等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野生动物栖息地。”担负建设任务的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讲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在近期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铁集团从铁路建设的源头抓起,在选线时就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最大限度避开秦岭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特别在经过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实验区时,90%以上的线路借助隧道从埋深800米至1000米的地下穿越。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铁路曾委托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就高铁对朱鹮活动的影响及防护措施进行专题研究,经过1年多时间测试,对透明防护板、不透明防护板、金属焊接防护网、金属编织防护网4种朱鹮防护措施试验段进行比对,最终采取金属编织柔性防护网作为保护朱鹮安全的最佳措施。铁路部门在通过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两侧的区段安装防护网33014米,仅此一项增加投资3500万元。
 
  西成高铁是目前世界上首条大面积安装鸟类防护网的高铁线路。这种防护网不仅具有一定的弹性及伸展性,可以防止碰撞对朱鹮的损伤,并采用醒目的反光条挡块,预防朱鹮因看不见防护网而误撞。自防护网投入使用以来,未出现过一例朱鹮撞网现象。
 
  过去,位于秦蜀间的秦岭蜀道“栈道接危峦”;今日,铁路长隧高桥越绝岭,在广袤的西部形成了一条条通往康庄大道的交通大动脉,续写着助推西部省区市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4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西安至十堰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条高铁经商洛市商州区、山阳县至湖北省十堰市,与武汉至十堰高铁连接,将使秦岭深处的蓝田、商洛、山阳、漫川关等地跨入高铁时代。同时,西安至安康、安康至汉中等高铁也在规划设计中。这些快速干道将有力推动秦巴山区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更好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