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画“新蜀道” 筑梦“新天府”

发布时间:2020/7/29 11:14:50

——铁路助力四川人民携手奋斗奔小康纪实
 
  夏日里,开行在大凉山深处的“小慢车”车厢内弥漫着花椒香气。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有名的“花椒大王”吉克尔将上百斤花椒背上“小慢车”,准备到喜德县售卖,期待着又一次满载而归。
 
  700公里外,在已脱贫摘帽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安宏乡一座山的半山腰处,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正带领当地村民打窝、撒种,种植藜麦。几个月后,待荒地变良田,这里将变成金色的田野。
 
  沿着巴蜀大地的铁道线,一幕幕奔忙和收获的场景精彩上演,编织出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铺就山区“康庄路”
 
  今年7月1日,曾经创造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奇迹的成昆铁路迎来了通车50周年纪念日。“服役”的半个世纪里,这条横卧在西南山区的“钢铁巨龙”为闭塞的大凉山搭起了一座与山外世界沟通的桥梁。
 
  这天8时35分,5633次“小慢车”穿过绵延高山,明媚的阳光洒在彝家孩子的脸上,化成溢满车厢的欢声笑语。
 
  “彝乡天空如此晴朗,索玛花开映红山岗,金色荞花开满凉山……”15岁的彝族姑娘阿的各各和伙伴们一边听歌一边分享蛋糕。5633次“小慢车”驶离海拔2280米的沙马拉达隧道,朝着月华中学方向开去。
 
  5633次“小慢车”沿途经过20多个站,行程350多公里,穿越我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的凉山州。这里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半个世纪里,因交通不便,沿途学生上学、村民售卖农作物、彝族青年外出打工都依赖这趟“小慢车”。
 
  现在,这趟“小慢车”已成为彝族老乡心中名副其实的“大校车”“公交车”“致富车”。沙马拉达乡乡长尔古克古感受深切:“火车给大凉山拉来了希望。”
 
  洋芋、野菜、土鸡、猪仔……每到赶集的日子,彝族老乡的大背篼里都会塞满琳琅满目的农货。他们向铁路沿途小站聚拢,赶着猪羊上车,搭车奔向各大集市。“卖50公斤土豆,我可以赚四五十块钱,火车票仅花费八块五毛钱。”一名彝族老乡跟朋友们聚在一起,算了一笔账。
 
  2019年,守护了“小慢车”24年的列车长阿西阿呷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她说:“成昆铁路上开行的‘小慢车’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希望扶贫列车能一直开下去!”
 
  成昆铁路为大凉山打开了发展的大门。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让彝族百姓对未来有了新憧憬。今年5月26日,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米攀段正式通车。目前,全长800多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仅剩四川省境内峨眉至米易段在建。
 
  值乘“小慢车”的彝族客运员俄木日古家在德昌。每天回家,他总会爬上天台,遥望成昆铁路复线。他相信,这条全力建设的“快车道”将成为家乡一条新的希望之路。
 
  为助力西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除了成昆铁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还在成渝、内六、渝怀、川黔等线路上开行5对票价不上涨、不盈利的“慢火车”,并在贫困县设立火车票代售点和务工人员购票专窗。2019年,成都局集团公司发送贫困地区旅客2425.5万人次,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运送旅客140.2万人次,累计发送包裹186吨,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钢铁“引擎”助腾飞
 
  2019年10月25日,“绿巨人”将革命老区巴中拉进“动车时代”,让原先的国家级贫困县平昌县到省城成都的车程从8个小时左右缩短到4个小时左右。
 
  动车开到家门口,让平昌县这座百万人口大县的群众受益,也为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2月,平昌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6月,成贵高铁乐山至宜宾段开通运营,让国家级贫困县屏山县的交通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屏山将驶入发展快车道,脱贫指日可待。”屏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动车经济’的到来,增强了屏山县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今年2月,四川省批准屏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声声振奋人心的风笛声,鸣响在祖国大西南,带来无限希望。
 
  6月30日,雅安市名山区茶叶种植户赵林辉带着自家精制的蒙顶山茶搭上动车前往成都参加茶叶博览会。他说:“名山交通不便,产品总是打不出名气,这下好了,动车一来,投资茶叶产业的人多了。”
 
  2018年12月28日,成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川西咽喉”雅安市不通铁路的历史,全线11站的成雅铁路将川西多个市县串联,雅安市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
 
  与名山茶叶一样,汉源花椒、宝兴中药材等极具特色的雅安生态产品随着高铁开通走向全省。数据显示,开通动车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假期,雅安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20.14%,川西“名山茶都”“大熊猫故乡”“卓文君故里”等美名传向大江南北。
 
  “周六10时出门,坐20分钟地铁,2分钟同台换乘,中午前都江堰的水、青城山的美景、杨柳河的小吃就已经在眼前了。”周末带着全家出游的成都市民津津乐道。
 
  今年5月12日,全国首条市域铁路成灌铁路迎来10周岁生日。这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首个重点工程”逐渐演变成一条“‘双城’生活便捷路”,“公交化”的组织模式让沿线群众享受到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便捷与高效。
 
  “让人民出行更美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铁路将“走得了”的服务目标升级为“让旅客走得好”。
 
  近年来,随着西成高铁、成贵高铁等新出川通道的畅行,成都局集团公司开通优化配置多条线路,开行峨眉山至西安北、成都至大理等直达动车,让热门旅游城市因高铁“牵手成功”。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今天,四川高铁网已初具雏形,铁路带动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高速传播,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点燃引擎。
 
  展望“十四五”,四川境内铁路建设投资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到2025年,四川境内预计新增铁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其中高铁超过1500公里,助力四川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现代化铁路网,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
 
  产业“造血”乡村美
 
  6月下旬,巴中市平昌县凤山村800亩李子林被染上了一片紫红色。看着枝头硕果累累,村民心中乐开了花。产业户宁朝芳对果园产量十分满意:“今年凤山脆红李预计收成25万斤,创造产值百万元。”
 
  “凤山这‘乡’有‘李’了,欢迎大家购买!”田地另一头,成都局集团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天明正在李子树旁“隔屏”为凤山脆红李直播“带货”。
 
  脆李产业园是成都局集团公司对口联系平昌县凤山村开展产业扶贫的项目之一。2017年,凤山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摘帽”后的凤山村却因缺乏支柱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成都局集团公司持续投入资金185万元,为凤山村建好了水产养殖园、果林种植园,成功为村里打造了两个集种植和养殖于一体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项目,让凤山村集体经济进入了“人人有分红”的红利期。
 
  果林产业发展起来后,村民们有了土地的流转收入和李子合作社分红收入。更被村民称道的是,在第一书记的坚持下,村里的贫困户们还在园区找到了工作,根据季节进行施肥、除草、采摘。
 
  6月26日,54岁的夏明义干完了8小时的采摘工作,领到了70元工钱。2017年以前,因为要照顾家中残疾的儿子,老夏只能在附近镇上打零工,因为收入极不稳定,更不便照顾儿子,老夏的生活没有盼头。
 
  脆李产业园建起来后,老夏一家从老房子迁到新房里,离他每天干活的果林不到1公里,每月的收入能增加2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看着李子大丰收,老夏喜笑颜开:“问题都解决了,相信以后会更好。”
 
  2015年起,成都局集团公司在四川省定点帮扶2个国家级贫困县、对口联系4个村的脱贫工作,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实施房屋修缮、畜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18个扶贫项目。其中,关路村创办的柑橘种植园项目、牌坊村创办的“税丰”肉牛养殖合作社等产业让乡村美了起来,让贫困户的“腰包”真真切切鼓了起来。除了扶持产业“造血”乡村,成都局集团公司还勇担社会责任,帮助扶贫产品开辟线下销售渠道。
 
  成都东站二楼候车厅内,扶贫产品直销店内400多件经官方认证的扶贫产品采取“不收租金、管理费,不设门槛”的模式进行销售。
 
  设立车站直营店、打通列车销售渠道、扶贫产品纳入职工APP采购平台……2018年以来,成都局集团公司打造让扶贫产品“进站、上车、入网、参展”模式,办起了与旅客的“零距离见面会”,销售额和知名度上去了,为贫困地区民办企业注入“强心剂”。
 
  成都局集团公司以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的决心,洒下一路阳光,让全省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更有温度。
 
  “太阳出来啰嘞,喜洋洋啰……不愁吃来啷啷扯,不愁穿噢啰啰……”2019年,四川省实现31个贫困县摘帽,喜庆的民歌在川人心底唱响,崇山峻岭间的一条条铁道线绽放出更耀眼的新“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