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赋能 枢纽畅通

发布时间:2021/12/20 17:04:51

        12月5日,冬日的郑州天朗气清。登高俯瞰郑州北站下行驼峰场,源源不断的货物列车在这里解体、溜放、编组成列。编组场内的73条股道上车列密布,调车机迅速将完成连结的车列牵出,整个作业流程环环相扣,场面繁忙有序。
  郑州北站是全路重要的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站之一,京广、陇海线在此交会。随着“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该站货物列车办理量持续保持高位。今年11月,郑州北站日均办理列车突破26000辆,同比增长10.2%;12月5日,郑州北站单日列车办理量达30702辆,到发货物列车数量更是刷新建站以来的历史纪录。
  持续向好的货运形势、连续增加的车流密度,给郑州北站调度指挥、现场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为保障郑州北站区各环节作业高效衔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从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入手,深度开发郑州北站区技术作业达标评价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列车“到、解、编、发”作业全过程的达标评价,覆盖了车务、机务、车辆等系统的现场作业项点。
  要想提升效率,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精准盯控各环节作业时间。评价系统将货物列车到达、解编、无调中转、始发等8个关键环节的若干作业项目融合成四大模块,集中纳入评价范畴,并科学确定每项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及评价标准。同时,评价系统深度嵌合其他系统,可自动采集相关作业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及分析。
  笔者通过试用评价系统,对到达模块中的一趟货物列车进行作业详情查询。点开页面后,这趟列车的到达技术作业、货运检查、车辆作业及排风作业以时间轴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能关联到具体时间、作业班次及作业岗位。
  “柱状图上,绿色代表正常,红色代表超时。”郑州北站技术科科长周蒙指着一个红色色块说。这趟列车的排风作业按标准应在30分钟内完成,现场具体的作业时间为32分14秒,因此被评价系统判定为超时。“在实际应用时,我们会根据车型编组进行二次分析,如果里面混编有油罐车等作业较复杂的车型,会适当延长时间,判定为达标。”周蒙说。
  除了直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外,评价系统还自动分析每日各班次的作业达标率,找出违标项点及共性问题。“我们在大数据中‘大海捞针’,能够精准发现阻碍效率提升的关键点。”周蒙说。
  自10月31日18时在郑州北站区上线试运行以来,评价系统成效显著。郑州北站通过评价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交接班、集中用餐等时段是作业超时的高发期。因此,他们有针对性地完善交接班制度、优化作业人员出勤及就餐时间,将排风、货检作业达标率从首周的40%提升到现在的90%。
  利用评价系统反馈的数据,郑州北车辆段积极优化现场作业人员配置,将平行作业改为包车作业,平均技术检查作业时间比评价系统运行前缩短了近15分钟,各列检作业场的作业能力、达标率均明显提升。